第六小节:青山访岚
暮春的泰山余脉还带着料峭寒意,王凡披着灰布道袍走在蜿蜒山道上,袖口绣着的清微观云纹被晨露打湿,晕出淡淡的水痕。赵铁柱紧跟其后,腰间横挎着半旧的斩马刀——这是从隐鳞军库房里挑的,刀鞘上新刻了串防雷符,正是王凡前几日教他的入门级战符。
“师父,您说这青岚观真藏在这荒山里?”赵铁柱踢开挡路的枯竹,刀刃不小心刮到岩石,迸出几点火星,“咱情报网只说泰山有修仙者出没,连具置都没探到,万一碰着陷阱咋办?”
王凡抬手按住弟子的刀鞘,指尖在空气中轻轻划过——这是用观气术探查周围的气运波动。前方三丈处的老松背后,几缕淡绿色气团若隐若现,正是木属性灵气的特征:“当年张角的太平道在冀州传道,泰山离着几百里,小门派自然要躲着官府和黄巾军。你看那松树枝杈,第三根横枝比旁枝粗两指,分明是人为修剪的引灵阵标记。”
话音未落,松树林里突然传来弓弦绷紧的声响。王凡手腕翻转,袖中飞出三张糯米纸叠的纸鹤,在空中展开成扇形护住两人。一支淬着草绿色毒液的弩箭“叮”地钉在纸鹤上,瞬间被烧成飞灰。
“清微观求访贵观,并无敌意。”王凡踏前半步,掌心托着枚刻有云纹的玉牌——这是用豪族送来的和田玉临时刻的,边缘还留着打磨的毛茬,“我等在东莱郡立观护民,听闻贵观擅育灵草,特来讨教。”
松树林深处传来衣袂摩擦声,六个身着青布短打的汉子从树影里现身,每人腰间都挂着编藤药篓,背后斜挎着短柄镰刀。最前面的年轻人左眼有道浅疤,盯着王凡手中的玉牌,语气却松了几分:“外客怎知我青岚观名号?近年世道乱,敢来这深山的,要么是寻仇的,要么是抢灵草的。”
“在下王凡,数月前在济北郡见过贵观弟子。”王凡不动声色地扯了个谎,实则是情报网里的货郎曾在山脚下见过有人卖带灵气的药草,“贵观弟子卖的首乌根,比寻常药铺的多出三道环纹,想必是用了灵田秘法。我清微观眼下在试种灵蔬,正缺这方面的经验。”
疤脸汉子显然被说中了要害,眼神微微动摇。他身后的同伴低声耳语几句,这才挥了挥手:“随我来,但须蒙上眼。”赵铁柱刚要发作,王凡己笑着从袖中取出布条:“应当的,贵观谨慎些好。”
蒙眼走了约莫半盏茶时间,王凡敏锐地察觉到脚下的泥土从干燥的沙砾变成的腐殖土,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香,混杂着若有若无的灵气波动。当布条解开时,眼前豁然开朗——陡峭的山壁上凿出层层叠叠的梯田,每级田垄都种着不同的药草,叶片在晨风中泛着微光,田埂边缘插着刻有符文的竹桩,正是最低级的聚灵阵。
“观主,山外来了客人。”疤脸汉子对着田垄尽头的石屋喊话。石门吱呀打开,走出个鹤发童颜的老者,道袍上绣着的松针纹比弟子们的更精致,腰间挂着串用灵草编成的腰带,正是青岚观掌门青虚子。
“清微观?”青虚子上下打量王凡,浑浊的眼珠突然泛起微光,“半年前东莱郡有个能治怪病的道士,用的符箓能让枯树抽芽,可是你?”
王凡心中暗喜,知道是当初给百姓治伤的事传了开来:“正是在下。我等初入修行,在低灵气之地摸索出些养生术,听闻贵观扎根泰山数十年,定有不少独到之处。”他侧身让赵铁柱捧出竹匣,里面是隐鳞军最近收缴的黄巾符纸,“这点小小心意,是改良过的‘培土符’,贴在竹桩上能让聚灵阵效力提升三成。”
青虚子接过符纸时,指尖微微颤抖。他显然看出这些符纸用的不是常见朱砂,而是混合了灵草汁液的墨料,在这灵气稀薄的地方堪称珍贵。老者转身指向层层灵田:“不瞒道友,我青岚观祖上本是南阳修仙世家,黄巾之乱后避祸至此,如今灵田越种越薄,三年前连最基础的‘木灵决’都快传不下去了。”
说话间,他领着王凡走到最高处的灵田,田里的七叶芝蔫蔫地耷拉着叶片,根部土壤裂开细小的缝隙,显是灵气流失严重。王凡蹲下身,指尖轻点泥土,观气术下可见淡淡绿色气团正从田底漏走——果然是聚灵阵基底的灵脉出了问题。
“贵观的聚灵阵是按‘五方归藏’古法布置的吧?”王凡抽出腰间的竹尺,在田埂上画出改良后的阵图,“东汉末地气脉偏移,西南角的‘坤位’该往东北移三尺,再用槐木代替松木做桩。”他随手折下根枯枝,用符笔在上面画了个简易的引灵咒,插进泥土的瞬间,七叶芝的叶片竟轻轻颤动起来。
青虚子的眼睛亮了:“道友竟懂古阵改良?我等守着祖上留下的阵图,只知道灵气越来越弱,却想不到是方位错了。”他忽然压低声音,“实不相瞒,月前有伙穿灰袍的道士来探山,说要‘借’我们的灵田种魔草,被我用迷踪阵打退了。他们腰间的玉牌刻着‘玄’字,道友可曾听说过?”
王凡心中一紧——这正是第七章要出现的玄阴宗。他面上却不动声色:“略有所闻,似是北方的邪修门派。贵观灵田在此,终究离官道太近,不如与我清微观结个盟友?我们在东莱有隐鳞军护持,可派弟子来此轮岗,贵观的灵草也能通过我们的商路销往各州郡。”
这时,田垄下方突然传来争吵声。几个青岚观弟子正围着赵铁柱,指着他腰间的斩马刀嚷嚷:“修仙者怎可佩凡铁兵器?莫不是官军细作!”赵铁柱涨红了脸,手按在刀柄上却不敢发作——师父临走前特意叮嘱,不到万不得己不许动武。
王凡快步走过去,解下自己的木柄拂尘:“我这弟子走的是武道路子,与贵观的木灵决不同。”他转向赵铁柱,“把刀鞘上的符拆下来,让青岚观的道友瞧瞧。”赵铁柱依言扯下缠绕在刀鞘上的符纸,露出下面刻着的“雷火双纹”——正是王凡结合现代电路原理改良的复合符,能引动天地间的微弱雷气。
青虚子的弟子们顿时安静下来。那个疤脸汉子忍不住伸手触碰刀鞘,指尖刚碰到雷纹,就像被小针扎了一下缩回手,眼里满是惊叹:“竟能把雷属性符刻在凡铁上,这手法……”
“我清微观的符术,本就是为了在低灵气环境下用的。”王凡趁机掏出几本手抄册子,封面上写着《凡人锻体篇》《低灵符箓入门》,“这些是我们摸索出的心得,贵观若不嫌弃,可拿去看看。作为交换,能否让我们看看贵观的《木灵灌溉诀》?我等最近在试种灵米,正需要控水的法子。”
青虚子接过册子,手抚过泛黄的纸页,突然长叹一声:“罢了,这世道能遇到不抢不杀的同道,己是万幸。三日后是我观‘灵泉会’,道友可带弟子来,咱们开诚布公地聊聊。”他指向远处山壁上的洞窟,“那里藏着祖上留下的‘青岚玉简’,记载着几样灵植秘法,若道友的符术真能改良灵田,咱们大可互换传承。”
回程的山路上,赵铁柱扛着王凡用培土符换来的灵草种子,脚步轻快了许多:“师父,这青岚观看着穷酸,倒有不少真东西。那青虚子老头儿,比咱们在黄巾寨见过的那些神棍强多了。”
王凡望着渐渐消失在云雾中的灵田,想起《天机卷》残页上提到的“泰山灵脉节点”。青岚观所在的位置,恰好位于三条小灵脉的交汇处,若能帮他们加固阵基,清微观不仅能获得稳定的灵草供应,还能在泰山 foothold,为将来诸侯纷争时留条后路。
“记住,明日让听风卫多留意泰山周边的灰袍人。”王凡忽然停住脚步,从袖中取出半块刻着“岚”字的木牌,正是青虚子临别时送的信物,“青岚观的灵田秘法,能让普通作物也带上一丝灵气,等咱们的隐鳞军屯田时,正好用上。”
赵铁柱似懂非懂地点头,却看见师父在山道转弯处,对着西方天空轻轻皱眉——那里,正是玄阴宗可能出没的方向。暮春的山风掠过松林,捎来远处隐隐的马蹄声,不知是官军的巡逻队,还是心怀不轨的修仙者。
三日后,当王凡带着五名隐鳞军精锐再次登上泰山时,青岚观的石门己挂满松枝编成的欢迎符。观内的空地上,几个青岚弟子正用灵泉水烹茶,茶香中混着淡淡的灵气。最让他惊喜的是,青虚子竟捧出了半卷用绢布写的《五气朝元种植图》,上面详细记载了如何根据节气变化引动五行灵气灌溉灵田。
“道友请看,这是祖上从南华老仙一脉得来的残篇。”青虚子指着图上的星象图,“虽说不全,但种些低阶灵草足够了。”王凡心中一震——南华老仙,正是张角的师父,也是他在洛阳要找的机缘关键。他不动声色地记下绢布上的符文,面上却露出狂喜之色:“贵观肯分享此等秘法,王某必以《红尘劫运决》入门篇相赠,让贵观弟子也能吸纳天地间的因果之气修炼。”
这场看似平等的交换,实则各有盘算。青岚观想借清微观的武力和商路延续传承,而王凡则看中了他们与南华一脉的渊源,以及泰山灵脉的地理优势。当暮色降临,王凡看着观外新布置的改良聚灵阵,阵眼处插着清微观的云纹符与青岚观的松针符,突然意识到,他在这乱世布下的第一枚修仙界棋子,己然落定。
下山时,赵铁柱抱着装满灵草种子的陶罐,忽然想起什么:“师父,您说那青虚子老头儿,会不会知道南华老仙的洞府在哪儿?”王凡抬头望着漫天星斗,想起《天机卷》残页上模糊的“洛阳气运如焚”预言:“有些机缘,得一步步来。眼下先让青岚观的灵田活起来,等咱们的隐鳞军吃上灵米,穿上符甲,再去洛阳闯闯也不迟。”
山脚下,隐鳞军的斥候正牵着马匹等候。王凡翻身上马时,顺手将青岚观的木牌系在鞍鞯上,木牌与他从原身遗物中找到的残破天机卷边角轻轻相碰,发出细碎的响声。这响声,就像乱世中两声微弱的钟鸣,虽不响亮,却在渐渐汇聚成改天换地的前奏。
(http://www.xiazhiwx.com/book/xpQxpp.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iazhiwx.com。夏至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xiazhi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