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一幕山村立足 第六章 势力扩张5

夏至文学 更新最快! 穿越三国可修仙? http://www.xiazhiwx.com/book/xpQxpp.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第五小节:暗线织网

秋末的露水刚打湿草垛,王凡就蹲在隐鳞军临时驻扎的破祠堂里,用炭笔在青石板上画着山东半岛的简易地图。赵铁柱抱着一摞粗麻布袋推门进来,袋子里装的是刚收编的黄巾残部上缴的兵器,铁锈混着血腥气还没散干净。

“师父,您说的那些‘情报点’,真让兄弟们扮成叫花子和货郎?”赵铁柱挠着后脑勺,他脖子上还挂着半块从山贼手里夺来的铁护心镜,“张梁那拨人当初也派过探马,可都是穿号衣骑马的,咱们这么弄能行?”

王凡放下炭笔,指尖敲了敲石板上画的几个黑点:“东汉的驿站归州郡管,咱们现在顶着‘清微观护民军’的旗号,明目张胆派探马只会让郡县衙门猜忌。再说了——”他抬头望向祠堂外正在帮百姓修补屋顶的隐鳞军士卒,这些人如今都穿着洗得发白的青布衫,腰间别着木柄短刀,“当年张角用‘大贤良师’的名号聚人,靠的是符水治病,咱们靠的是护着百姓种地。想在这乱世扎根,就得让暗处的眼睛比明处的刀快。”

三天后,青州临淄城的西市来了个卖炊饼的汉子。他扁担两头的竹筐里,上层码着热气腾腾的麦饼,下层暗格藏着浸过矾水的帛书,袖口缝着清微观特有的云纹补丁。这是王凡从原身记忆里翻出来的古法密信术,用明矾水写字,干后无色,用火一烤字迹自现。卖炊饼的汉子名叫李三,原本是东莱郡的猎户,被山贼烧了村子后跟着王凡进山,如今成了第一批情报弟子。

与此同时,济北郡通往兖州的官道上,一支五人组成的流民队伍正沿着路边啃干饼。领头的老者背着个补丁摞补丁的药箱,腰间挂着串雕着太极图的木牌——正是清微观弟子下山时的凭证。这行人走走停停,见到路边有驿站就进去讨口水喝,实则是在观察墙上张贴的朝廷公文,以及过往商队的车马标记。王凡特意给他们准备了从豪族那里换来的前朝五铢钱,混在难民中既不显突兀,又能在关键时候买通驿卒看两眼加急军报。

最让赵铁柱称奇的,是王凡让几个识字的黄巾旧部扮成算卦先生。这些人如今挑着写有“天机阁”的青布幌子,游走在各郡县的茶楼酒肆,专门给商旅和地方小吏“算前程”。他们腰间的卦袋里,除了普通的蓍草,还藏着王凡改良过的“听风符”——用糯米浆混合朱砂绘制的微型符箓,贴在梁柱上能放大十丈内的谈话声,不过时效只有两炷香。

“记住,你们的幌子越普通越好。”王凡给算卦弟子们训话时,特意让他们换上洗得泛白的青衫,“遇上穿官靴的人,就说‘卦金随喜’;遇上骑马的豪商,就提‘东莱清微观有养生秘术’。要是碰到穿道袍的……”他顿了顿,指尖划过对方腰间的卦袋,“就把蓍草往东南方向拨三下,那是咱们的警暗号。”

第一个月的情报汇总放在王凡临时搭建的木桌上时,赵铁柱看着十几张写满蝇头小楷的帛书,眼睛都首了:“师父,这上面说兖州刺史刘岱在招兵买马,还说南阳袁术的商队运了二十车铁矿进寿春?这些消息咱们的人咋探到的?”

“临淄西市的炊饼摊,盯着的是郡县粮仓的开仓记录;济北的药贩子,靠给驿卒治脚疮换来了军报摘要。”王凡指着一张画着简易地图的帛书,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炭笔标着“黄巾残部”“朝廷官军”“地方豪族”的势力范围,“最妙的是泰山郡的货郎,他们跟着商队走了趟徐州,发现陶谦正在招募丹阳兵,连兵器甲胄都是从徐州商盟赊的账。”

说到这里,王凡突然拿起一张边角泛黄的帛书,上面用矾水隐着一行小字:“豫章郡有人卖‘能测吉凶的玉简’”。他指尖轻轻着纸面,想起在洛阳废墟捡到的《天机卷》残页,上面隐约提过“南华老仙曾在豫章藏有分宝岩”。这个时代的修仙者大多还在摸索低灵气环境下的修炼方法,若真有势力拿到古代玉简,必然会对清微观构成威胁。

“铁柱,你记得把泰山郡和豫章郡的情报点加厚。”王凡将帛书折好,塞进用山鸡皮缝制的密信袋,“另外,让扮成流民的弟兄们多留意冀州方向。袁绍那家伙现在还在渤海当太守,但依着历史走向……”他突然意识到说漏了嘴,连忙咳嗽两声,“依着观气术的推算,冀州很快会有大贵之气汇聚。”

赵铁柱没注意到师父的口误,只顾着盯着地图上越来越密集的黑点:“师父,咱们的人现在能摸到诸侯的粮草调度,可万一被人发现怎么办?前几日还有个货郎兄弟被兖州兵丁盘查,差点没把藏在车轴里的密信搜出来。”

王凡从袖中取出十几个刻着不同符文的竹牌,递给赵铁柱:“这是‘易容符’的简化版,贴在耳后能改变面容三天。遇到危险时,让弟兄们把竹牌掰断,符文笔力会震晕盘问者。另外——”他指了指祠堂角落堆着的十几车粮食,“每隔半个月,让隐鳞军派弟兄扮成难民,往各郡县的粥棚送粮食。咱们的情报网,得扎根在百姓的饭碗里。”

随着情报网络的铺开,王凡发现了一个让他脊背发凉的细节:多个郡县的情报点都提到,有一伙穿着灰布道袍的人在收购《太平经》残页。这些人出手阔绰,且腰间都挂着刻有“玄”字的玉牌——正是三个月前在东莱郡山脚下袭击他的修仙者特征。看来那场击退敌对修士的战斗,并没有让对方放弃追查,反而引来了更隐蔽的监视。

“师父,济南郡的算卦先生传回消息,说有个灰袍道士在打听咱们隐鳞军的符箓术。”赵铁柱将最新的密信递过来,语气里带着几分紧张,“会不会是上次那帮人?”

王凡盯着密信上画的简笔道袍图,指尖在石桌上敲出规律的节奏——那是他在现代常听的军乐鼓点。他突然想起原身记忆里,东汉末年确实有个名为“玄阴宗”的小门派,擅长用他人气运修炼,难怪上次交手时,对方总想刺探他的观气术细节。

“让所有情报点注意,遇到灰袍人时,先提‘清微观只修养生术’,然后把话题引到张角余党身上。”王凡站起身,望向祠堂外逐渐变暗的天空,“另外,从明天开始,每个联络点都安排双岗,白天用炊饼的芝麻摆成三角,晚上用烛火在窗上映出云纹。咱们这张网,得既能捕鱼,也能防鸟。”

当第一片雪花落在临淄城的城墙上时,王凡收到了来自洛阳的密信。帛书上用矾水写着:“董卓己率西凉军进京,宫廷火起,皇帝易位”。他捏着这张比预计时间早了半个月的情报,突然意识到《天机卷》残页的预言正在加速应验。而他亲手编织的情报网络,此刻就像一张隐形的蛛网,正随着乱世的风,轻轻颤动着每一根丝线。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隐鳞军的情报弟子们又有了新任务:他们开始在各郡县的水井旁、土地庙前,悄悄留下用面粉画的小太极图——这是王凡定下的“百姓密报点”。普通百姓若遇到兵灾匪患,只需在太极图旁画个圈,清微观的弟子就会在三日内赶到。这个源自现代“联络站”概念的举措,很快让隐鳞军获得了比官方驿站更迅捷的民间消息网。

赵铁柱看着越来越多的百姓主动向情报点靠拢,终于明白了师父常说的“红尘劫运决,根在百姓中”是什么意思。当某个雪夜,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跟着货郎来到清微观,指着自己画在袖口的小太极图,说后山藏着一伙趁乱抢劫的山匪时,赵铁柱突然觉得,他们这支打着“护民”旗号的军队,真正的刀刃从来不是腰间的刀,而是那些散落在天下各处、默默传递消息的眼睛和耳朵。

王凡则在整理情报时,悄悄在竹简上记下了几个关键时间点:曹操即将陈留起兵,孙策正在袁术麾下崭露头角,而刘备……他看着济北郡传来的消息,说有个卖草鞋的汉子带着两个兄弟在招募乡勇,不由得笑了——历史的齿轮己经开始转动,而他的情报网络,即将成为这架齿轮上最隐秘的润滑油。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祠堂,王凡看着石桌上新送来的密信,突然对赵铁柱说:“把‘隐鳞军’的斥候队改成‘听风卫’吧。风过留声,雁过留痕,咱们的人,要做这乱世的风。”赵铁柱似懂非懂地点头,却没注意到师父在说这话时,指尖轻轻划过了地图上那个代表“南阳袁术”的黑点——那里,即将成为下一个情报漩涡的中心。



    (http://www.xiazhiwx.com/book/xpQxpp.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iazhiwx.com。夏至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xiazhiwx.com
夏至文学 有求必应! 穿越三国可修仙? http://www.xiazhiwx.com/book/xpQxpp.html 全文阅读!夏至文学,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