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枢会,诞生于时代变革的浪潮之中。多年前,一群志同道合、心怀救国理想的仁人志士相聚一堂,他们来自学界、商界、文化界等不同领域,因不满旧制度对国家的束缚,渴望传播先进思想、推动社会进步,遂创立了文枢会。其宗旨在于汇聚各方力量,为打破旧秩序、建立新社会而努力。经过长期发展,文枢会在各界积累了深厚人脉,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进步力量,在推动教育革新、传播新文化等诸多事务中发挥过关键作用。
与林启铭分别后,夏晨和卫烽深知《新青年》杂志对于传播新思想、唤醒民众的重要性,那是在暗夜中为迷茫国人点亮的希望之灯,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关键力量。二人决心全力以赴助力其创刊,怀揣着这份热忱,踏上了探寻之路。
“这《新青年》的创刊之路,咋就这么难呢!” 卫烽满脸焦急,眉头皱成个 “川” 字,在狭小的房间里来回踱步,每一步都踏得重重的,仿佛这样就能把心中的焦虑踩碎。他心中暗自懊恼,自己空有一身力气和满腔热血,却无法立刻为林启铭排忧解难,帮《新青年》冲破困境。
夏晨目光坚定,凝视着窗外熙熙攘攘却又暗藏波澜的街道,沉思片刻后说道:“卫烽,别急。咱们有文枢会的人脉,先从熟悉之人入手,看看能不能找到突破口。” 身为文枢会的资深成员,夏晨清楚会中人脉资源丰富,或许能在这艰难时刻助《新青年》一臂之力。但他心里也明白,新文化运动如一把利刃,深深刺痛了旧势力的利益,各方态度暧昧不明,前路荆棘丛生,每一步都可能踏入未知的险境。
凭借文枢会多年积累的人脉网络,他们首先将目光聚焦在资金难题上。《新青年》创刊需要大量资金用于印刷、排版、发行等环节,可目前资金缺口巨大。夏晨联系了文枢会中在商界颇具影响力的吴老板,吴老板早年留学海外,深受新思想熏陶,一首有心为新文化运动出力。夏晨向他详细阐述了《新青年》的理念和前景,吴老板听后,虽对新思想表示认同,但也面露难色:“夏先生,我虽支持新文化,可如今生意上也面临诸多困境,资金周转紧张,实在无法提供太多资助。不过,我倒是认识一位南洋归来的华侨富商林先生,他热心公益,对国内的文化事业尤为关注,或许他能帮上忙。”
夏晨和卫烽立刻通过吴老板牵线,见到了林先生。林先生身着一身考究的西装,举止优雅,眼神中透着睿智。夏晨向他介绍《新青年》的创刊意义,林先生听得十分专注,不时点头。但当提及资金支持时,林先生却犹豫了:“我确实有心支持新文化,只是这《新青年》创刊风险不小,我担心投入资金后没有成效。而且,如今社会局势复杂,我也怕因此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卫烽一听,着急地说道:“林先生,《新青年》可是新思想的前沿报刊啊!您想想,要是能让更多人接触到新思想,咱们国家才有希望。而且我们有信心让新青年成为全国性的报刊,到时不怕不盈利。” 林先生被卫烽的言辞所打动,沉思良久后,终于松口:“这样吧,我先出资一部分,不过你们得定期向我汇报《新青年》的进展情况,让我看到成果。”
解决了部分资金问题后,他们又将精力投入到寻找撰稿人上。陈独秀原本联系的一批学者因受到恐吓信的威胁,不少人打了退堂鼓。夏晨和卫烽决定亲自拜访这些学者。他们首先找到一位在学界颇有名望且之前有过几面之缘的张教授,张教授家的大门紧闭,门口还有两个形迹可疑的人在徘徊。夏晨和卫烽小心地绕开那两人,敲响了张教授家的后门。张教授开门看到他们,满脸警惕:“你们怎么来了?我可不想惹麻烦。” 夏晨诚恳地说:“张教授,我们理解您的担忧,那些恐吓信我们也看到了。但《新青年》真的需要您的文章,您的观点对传播新思想至关重要。我们会想办法保证您的安全,而且您的发声,会激励更多人站出来支持新文化。” 张教授听后,沉默片刻:“我不是不想为新文化出力,只是这世道…… 唉,我担心家人的安全。” 卫烽拍着胸脯保证:“张教授,您放心,我们文枢会会派人暗中保护您和您的家人。只要您愿意为《新青年》撰稿,后续的安全问题我们来解决。” 张教授被他们的诚意所打动,权衡再三,终于答应继续为《新青年》撰稿。
在宣传方面,他们找到报社编辑赵琳寻求帮助。赵琳身着简洁的旗袍,短发齐耳,眼神中透着精明。她热情地接待了夏晨和卫烽,将他们引入办公室,关上门后,说道:“我听说你们在为《新青年》的事儿奔波?这事儿我倒知道些小道消息。如今宣传《新青年》可不容易,复古派和保守势力到处打压新思想的传播,很多报社都不敢报道相关内容。不过,我认识一些志同道合的同行,我们可以私下组织一些小型的宣传活动,先在进步青年群体中传播《新青年》的理念。” 夏晨感激地说:“赵编辑,太感谢您了。只要能让更多人知道《新青年》,我们做什么都行。”
就在他们积极筹备时,周逸飞出现了。此前,夏晨就听闻周逸飞在文化界活动频繁,时常参与各类思想交流活动,对新文化运动颇为关注。此刻,看到周逸飞出现,虽有些意外,但也在情理之中。然而,他们不知道周逸飞己背叛革命。周逸飞身着一身笔挺的西装,头发梳得油光锃亮,皮鞋擦得一尘不染。他面带微笑,那笑容却不达眼底,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虚伪。他上前说道:“夏晨,卫烽,真巧啊,在这儿碰到你们。我听说你们在为《新青年》的事儿忙乎,我也一首在关注新文化运动。有传到我能帮的上忙的尽管说。”
夏晨看着周逸飞,心中虽有些疑虑,但此刻助力《新青年》创刊刻不容缓,便点头说道:“那太好了,逸飞。我们正为《新青年》的筹备发愁呢,你要是能帮忙,那就再好不过了。” 夏晨心中暗自警惕,总觉得周逸飞此次出现有些蹊跷,但又说不上来哪里不对劲。
周逸飞拍着胸脯保证:“放心吧,我一定尽力。我在这上海也认识不少人,说不定能打听到些有用的消息。我还知道一些文化界秘密联络点,或许能从那儿找到支持《新青年》的力量。我认识一个文化沙龙的组织者,他们经常探讨新文化相关话题,说不定能给咱们提供一些思路。” 实际上,周逸飞早己被反动势力收买,他接近夏晨和卫烽,是为了破坏他们助力《新青年》创刊的行动。他心中盘算着,只要能拖延时间,或者误导他们的行动方向,就能让反动势力有足够的时间阻止《新青年》的诞生。
于是,夏晨、卫烽、周逸飞三人,带着各方提供的信息和支持,继续为《新青年》的创刊努力着。一路上,周逸飞表面热情地与他们讨论计划,心中却在盘算着如何暗中破坏。他时不时提出一些看似合理,实则会将他们引入歧途的建议,比如让他们去一些与《新青年》筹备毫无关联的地方寻找支持。
“我觉得咱们可以先去城北的一个文化社团,他们最近在搞一个传统文化展览,说不定能和《新青年》的理念结合起来。” 周逸飞一本正经地说道。夏晨虽觉得有些奇怪,城北的那个文化社团一首倾向于传统保守思想,与《新青年》的理念相悖,但又想不出反驳的理由,便点了点头。
三人赶到城北的文化社团,里面正在举办一场传统书画展览,参展的作品大多是宣扬旧礼教、旧思想的内容。他们询问了一圈,得到的都是对《新青年》的质疑和反对之声。夏晨心中隐隐觉得不对劲,而卫烽则有些不耐烦了:“这地儿根本没啥能帮到《新青年》的,老周,你是不是搞错了?” 周逸飞连忙解释:“可能是咱们还没找到关键人物,要不咱们再等等,说不定一会儿就有转机了。”
夏晨思索片刻,说道:“不行,不能在这儿浪费时间了。咱们还是按照原来的计划,加快《新青年》的筹备进度。” 卫烽点头赞同,周逸飞心中虽懊恼计划被打乱,但也只能跟着他们离开。
(http://www.xiazhiwx.com/book/QlpTpB.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iazhiwx.com。夏至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xiazhi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