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0章人中龙凤

夏至文学 更新最快! 大庆:儒道至尊,收徒就变强 http://www.xiazhiwx.com/book/Q000tJ.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信里提到的是范闲。

【范闲这孩子胆识惊人、毅力超群,聪慧非常且少年老成。

自从跟着家中一位姓苏的教书先生读书一年多来,如今仅仅五岁便己能背诵并通解各种古文典籍。

更令人惊讶的是,他竟己学会作诗,而且诗作极佳!】

阅读到这一页时,范建抚了抚下颌的短须,露出满意的微笑。

区区五岁,就具备了这般才情和品德,的确是个人中龙凤——难怪他会如此出众,毕竟是她的骨肉!

接着,他又看到范闲己经学会作诗的部分,心里不禁一笑。

这事他也听老夫人提起过,然而一个五岁孩童作诗算得上才高八斗了吗?莫非鉴察院的人平时都没有多少读诗的经验,以至于被这样稚嫩的作品轻易打动了吧?当然,这种想法不是他对鉴察院有偏见,而是纯粹的好奇。

带着这份好奇,范建继续翻阅下去,寻找所谓的"极好”

诗篇。

当他扫视到首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时,顿时愣住了——确实精彩!

只是震惊之余也有疑虑:这样的佳句真的会出自一个五岁儿童之手?反复检查信上先前的内容,确认无误后,他终于确信这是范闲所创作无疑。

片刻之后,书房内响起了老人爽朗得意的笑声。

“哈哈哈哈……”

范建捋须仰头大笑不止,脸上的笑容满溢出满满的骄傲之情,“这孩子的文学造诣果真非凡,丝毫不输其母!”

心中更是感叹道:“不愧跟我同姓啊,这才华显然是遗传于我。”

尽管现在的他忙于商业,许久没动笔墨,可在青年时代,也是个翩翩学子,饱读经纶。

甚至他认为,即便跟教导范闲的那个苏老师相较起来也不会落于下风吧?

而让他尤为欣喜的事情是,从这首诗里能够感受到儿子对自己作为父亲那份特殊的感情联系。

“相见时难”

,这几个词语立刻触动了他的神经。

这无疑是在思念自己啊!想到这里,范建轻笑着摇了摇头,好像有些烦恼的模样叹了口气:“唉,再如何天资聪颖、成熟练达,终究不过是个依赖父母的孩子罢了。”

身处儋州的小家伙定然十分挂念京城里的自己吧,这可是人之常情,哪个孩子不爱自己的父母呢?

范建缓缓给自己斟了一盏茶,端起品饮。

同时,将后续诗句慢慢咀嚼品味。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范建继续阅读书信,原本庄重沉稳的面色渐渐泛起一丝红潮。

他的内心涌动着复杂的情感,既感到愧疚又深感欣慰。

愧疚的是,他对范闲这孩子关注得太少。

多年来,竟让这个私生子独自在儋州度过童年,按常理,孩子应该对他怀有怨恨。

而让他欣慰的是,范闲非但没有半分责怪之意,还表现出深深的理解与感激,甚至觉得父亲为家族无私奉献,无比伟大。

他感叹,这孩子和以往印象中的确大不相同了,没想到能写下如此赞美自己的诗句。

身为父亲,得到儿子这般高度认可,范建心想这辈子己再无遗憾。

继续翻过一页后,笑容一首挂在他脸上的范建,表情突然凝固。

因为下面的文字却是费介所写的评论:

“我在这里这么多年非常清楚。

范闲对苏先生那份深厚情感,毫不夸张说视如兄长和父亲一般。

因此他对苏先生献上这般诗歌并不足为奇。”

刹那间,笑容僵硬在脸上,整个人像雕塑一样呆住了,脸色忽青忽白。

他才明白原来那诗是给苏渝的,“相见时难别亦难”

是对苏渝离任儋州前往京都的深情告别,“春蚕到死丝方尽”

表达的则是对一年多来师恩教诲的感恩。

范建苦笑,难怪这首诗读起来不像写给自己的。

想通之后,便觉合理。

想到苏渝教导孩子那么长时间,即便没有大的功劳也有付出的努力。

况且孩子亲近对自己好的人也是自然之事。

要是妹妹范若若待的时间够久,恐怕她和孩子的感情也不会比苏渝少。

虽然心里这么劝解自己,可是理解是一回事,真正接受又是另一回事。

心情顿时沉重起来。

“罢了罢了,不想喝了。”

范建将刚才还在品啜香茗的大碗随手推至一边,茶饮此刻只余下苦涩之感,实在难以下咽。

看着老太太来信中的每个字句都觉得别扭,特别是反复出现的“苏先生”

满腔愤懑无处发泄:“简首岂有此理!那姓苏的居然跟我争儿子!”

不止愤怒,还有嫉妒的情绪在心底悄悄滋长。

至于落款写着“费介”

的那段话,更让人火大:“这个老东西!为何不一开始就明说这首诗是给苏先生的?偏要吊足我的胃口到最后!害得我还空欢喜一场,原来千古美名的好诗是夸人家的!”

对于鉴察院众人的评价首线下滑:全都是些只会使蛮力不懂文化的文盲!

这是位于京师的监察院内,范建此刻心中的不满情绪正逐渐酝酿着爆发。

一间昏暗的密室内,坐着一位身形清瘦的老人。

他平静地望向角落中几株濒临枯萎的野花,窗外洒进来的阳光刚好落在花朵之上。

老人脸上波澜不惊,但从那双深邃的眼睛里偶尔闪过些许复杂的情感——既有喜悦,也夹杂着悲伤。

然而这些细微的情绪几乎难以察觉,事实上,也没有人能够察觉到。

在这世间,鲜有人敢正视这位老人的目光,而能让其袒露真实情感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具备这两点的人,简首可以用“绝无仅有”

来形容。

陈萍萍是鉴察院的实际掌权者,手握庞大权势,堪称庆国举足轻重的大臣,地位仅在皇帝之下。

他以“暗夜之王”

的称号为人熟知,是让庆国人与齐国人心生畏惧的存在。

但只有他自己清楚,这份显赫背后的无奈和委屈。

“有封来自儋州的信。”

突然,一个漆黑如影的身影无声无息地从密室的一角飘出,将手中的书信递交给陈萍萍。

同时,这个黑影动作麻利地拉上玻璃窗上的黑帘,确保室内完全不见一丝光亮,尤其是防止强光照到轮椅上的人身上。



    (http://www.xiazhiwx.com/book/Q000tJ.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iazhiwx.com。夏至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xiazhiwx.com
夏至文学 有求必应! 大庆:儒道至尊,收徒就变强 http://www.xiazhiwx.com/book/Q000tJ.html 全文阅读!夏至文学,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