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九策开问,帝阙纳谏
浮黎书台初稳,王也于帝阙之巅书定《星海策统图》,以此为纲,开创“文策并举”之制——以“策”为问,以“图”为势,策诸族之问,图诸界之理,谋天下之文统。
当此一日,九州文心震动,诸道百家皆收帝命召书。
——帝主九问,择策使,举九策使团,以文问天下,以策通万方!
……
九问之令一出,王也当场设立九座“策问高台”,每一台皆由帝印亲封,统御一条大策主轴,分别对应“道、法、兵、心、俗、言、历、器、命”九纲之根。
诸儒、百族、蛮部、学宫、民吏、旧教、隐宗……闻讯者无不震惊!
“这不仅是选才……这是立新策法!”
帝阙之外,万学齐赴,一时间各地书院、山门、古族之中,诸多沉寂己久的天才纷纷现世。
——九策之问,非比寻常。
它不仅考文才、修为、学识,更重“识势”“谋道”“承志”“创文”。
它是真正的“九天文主候补”的征召!
……
王也在帝阙亲自执笔,写下九问之纲,刻入九座策台:
—
第一策·问道:
你以为何为“真理”?
你是否承认真理可被篡改?
若你身在异界,道理颠倒,如何立道?
—
第二策·问法:
律为何而生?是否该绝对守正?
当文统遇到异族天律冲突时,谁应让步?
若文律伤民,你是否愿改“帝印所书”?
—
第三策·问兵:
文可止戈,但何时该动兵?
你是否能接受为守一人之志,而动万人之战?
你是否敢为笔锋,杀身成仁?
—
第西策·问心:
你之笔下是否存虚?
你所讲之道,是否当你自身?
你若负心之人,文名是否应毁?
—
第五策·问俗:
诸族礼俗不一,文道应尊谁之礼?
是否一笔可废百俗,改千年礼制?
你若改俗成理,后果由谁承担?
—
第六策·问言:
语言可传心,亦可误人。
你所传之书,若被异界曲解,谁之错?
你是否接受“无言之民”也有文心?
—
第七策·问历:
历史由谁记?败者之笔是否无资格?
你可容“异史”并存于正书?
文纪之外,你愿容多少“异章”?
—
第八策·问器:
纸墨笔卷之外,文可载于阵?可写于械?
你是否承认“非人亦可传文”?
若他界以魂铸字、以械言道,你可为之立碑?
—
第九策·问命:
文道为谁传?你为谁书?你为谁战?
若你笔下之人不信你,你是否还写?
若你笔书灭世,是否仍执笔而下?
—
九问书出,九天震鸣。
王也目光扫过九台,神色肃然:
“此九策非为束人,而为启人。”
“帝道不该由一人独执,而应万贤共筹。”
“今日起,择九策使,辅朕行九纲,共建星海文统。”
……
策问放榜日,无数人通宵酝酿,仅能投答一策,三题之中任选其一作答。
王也亲阅第一批“策答卷”,眉头微挑,喃喃道:
“诸天之中,果然藏龙卧虎。”
……
一封简卷,用兵策第三题作答:
“若一人之志足以救千人之命,则动兵无悔;
若一笔之锋能灭世,亦应当斩,因道不负人,文须负果。”
落笔者,无名,一纸无署,仅以笔画签名。
王也阅毕,沉吟良久,忽然问:“寻此人。”
“此人,或可为兵策之主。”
……
另一封,用问俗第一题作答:
“礼制之争,不在强弱,而在互知。
帝文非一统,而是共书。百俗可存,理不容废。”
王也眉梢微动,低语道:“语不惊人,却识理通达。”
“此子,若入策台,宜配‘言’或‘俗’。”
……
而此时,天外星简传来急报!
浮黎星台——再次遭遇重袭!
三尊“倒文三老”联手进攻书台,试图逆转浮黎文心,灭碑斩徒!
盼重伤,桑夭夭一人力战,血洒台前,狼燧亦被“反典噬魂阵”所困,战意愈坚!
王也心神猛震,随即一笔书空:
“帝简第二封,渡援星图。”
“九策之中,凡能笔入战者,先选援战之职,投往浮黎!”
“策中援战者,赐‘帝临笔信’,准借帝印一力!”
……
顿时,九策台中,有一位瘦弱学子笔如雨落,书一问兵策,末尾写:
“若星火欲灭,笔者愿燃。”
王也当即命名:
“准兵策候选,文简之援,立刻送至浮黎星图!”
……
九策初问,笔起九章。
星海策统图——从此篇页,真正展开!
(http://www.xiazhiwx.com/book/xGQJGT.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iazhiwx.com。夏至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xiazhi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