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承圣之路,千象问道
诸文圣塔·第二层,明圣之堂。
王也刚一入内,西周顿时化为星罗棋布的千座文影殿堂,每一殿堂中都供奉一位古代圣贤之像,其人其道,其文其德,皆以文气虚构而生。
头顶星河流转,脚下文碑如山。
一道清越童声响起,缓缓道来:
“你可知圣为何人?何谓‘文道圣名’?”
“天下可学者千万,传者千百,何以为‘圣’?”
王也沉默良久,望着前方浮现的一尊尊圣像,最终缓缓开口:
“圣者者,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也。”
“能以身教导世人、以文传千秋、以心照众生者,方为‘圣’。”
“文之极致,不止于章法文章,更在于感化世心,引人向善。是故,文能成圣,道能传千古。”
话音落下,虚空中一座文像骤然发光,正是——
儒圣·孔丘之像。
圣像开口,声音低沉古拙:
“若天下礼崩乐坏,诸侯混战,你之文道何以安国平民?”
王也抱拳答道:“文之安国,非为避战,而为定乱。礼乐之下,人心可平。纵乱世之中,文可化蛮,诗可安魂,礼可立根。”
“吾以道之大义、文之正心、礼之化俗,引人由乱归序。非止安国,亦当正世。”
孔像微微点头:“可矣。”
又一圣像浮现,光辉冷烈如刀——
法圣·韩非之像。
“王也,汝言仁义为本,若天下奸佞盛行,群恶不惧德理,你可用文镇之?可行刑而无伤其义?”
王也目光一凛:
“仁义不避法,法亦不掩情。文之能,既可劝善,亦可明罚。”
“法之施行,在于秩序;文之本质,在于公正。若无公心,则法为私器;若无义气,则文为空言。”
“故,吾立文法之道,兼纳法义,斩奸护民,不为私利,只为公序。”
韩非之像沉声:“既知文与法不可割裂,汝心己过我法门。”
话音落地,韩像微光熄灭,王也脚下亮起一道文阵,似是晋升前兆。
随即,又有第三尊圣像缓缓升起。
墨圣·墨翟。
“兼爱非攻,方为道正。你文道兴盛,是否会衍为霸道?你既提百部之盟,又谋文统天下,是否正践踏我‘非攻之理’?”
王也肃然应对:
“文统之道,非在独尊,而在共理。”
“百部之盟非为征伐,实为共守九州之序。我谋文统,不是为我王也独掌天下,而是为众贤能共议大势,使文道归于公议,不陷私权。”
“我尊非攻,亦知天下有恶。若无守护之力,则爱亦无依。以文行义,以义辅兵,方为正道。”
墨翟长叹:“好一个‘以义辅兵’。”
“你若能持此一念不变,千军万马,亦挡不住你之笔锋。”
话音一落,王也胸口微颤,识海之中忽生一枚“墨令”,其上写“兼爱”二字,隐隐融入文气之中。
随后,千圣齐现,诸子百家轮番而问。
道家、名家、杂家、医家、农家、兵家……皆以己道拷问王也之志、王也之识、王也之心。
每一问,皆如雷霆炸响;每一答,皆以心应之。
七日七夜,王也不眠不休。
终于,诸圣齐声震动,合道而鸣:
“王也,文心坚固,百道通融,可入第二层真堂——圣碑刻名。”
轰!
明圣之堂中心,一座百丈高的巨碑自虚空显现,上刻“文道三千圣”,碑文之末空出一行,金光闪烁,似在等待新名题落。
王也缓步前行,玄笔在手,真气凝聚于笔锋之上,落下一笔:
“王也,文道第七圣,承古拓新。”
那一刻,圣碑金光大盛,诸圣影像肃然而立,齐齐向他一拜!
【系统提示】
你己通过“第二层·承圣之路”,开启圣碑之位。
获得能力:【诸圣之鉴】——可召引历代圣贤虚影,化念成灵,一言惊敌,一念定魂。
能力说明:消耗自身文念可在战中短时借力古圣一道术法,现阶段可借三次/日。
……
与此同时,文塔之外,虚渊界骤然生变。
整座文塔下方,似有一座“埋藏之眼”苏醒,一股强横且诡异的“反文之气”开始扩散。
一座沉眠万年的古碑,悄然浮现于文塔暗影之下,其上无字,却自显血光。
“第七圣己立,杀劫当生。”
“破文一脉……启封。”
……
而王也,此刻正踏上第三层台阶。
那是一座战场残垣、火焰蔓延的天地,数百文士战死沙场,血书残卷,笔锋断折,烽烟漫天。
石碑上书——
“第三层·争道之域。”
“文道不止有问心与立圣,还需能破敌而立。下一步——以文战术,以术破军!”
王也双目微凝,笔锋扬起。
“既然是文帝之路,便踏到底。”
——
(http://www.xiazhiwx.com/book/xGQJGT.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iazhiwx.com。夏至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xiazhi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