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条件会更好。
明年咱们可以多买些肉吃。
刘慧珍那个糊涂的,竟然把农村户口转到了城里。
没了口粮配给,我看她日子怎么过!”
“最好她救济站的工作也丢了,那就真是自作自受!”
秦淮茹想着想着就觉得高兴,这时前院的阎埠贵正在为女儿阎解娣穿上用哥哥旧衣服改做的新棉袄,看着圆滚滚的女儿。
阎埠贵笑着说:“我们家闺女比棒梗机灵多了,听说棒梗六个多月才会翻身,我家丫头西个多月就会了!”
三奶奶附和说:“那是当然,我们几个孩子都聪明伶俐,远比别人家强得多。
不过,不知道沈援朝会不会翻身。”
阎埠贵回答道:“我看肯定不会翻,瞧见了吗?刘慧珍家两个女儿瘦得像豆芽一样,根本没什么营养补给。
以前有老太太送她们米糊糊,现在估计三天能吃上一顿就不错了。”
杨瑞华感叹道:“这才一年收养期,到明年她没农村补贴了,那时才真的难办!”
阎埠贵表示同意,“是她自己的选择,怨不得人。”
外面传来一阵鞭炮声,阎埠贵站起来,“你先收拾下,我去找刘海中打个牌去。”
阎埠贵来到中院门口,看到刘海中蹲在墙角偷偷摸摸的。
他走过去问:“老刘,你在干吗?”
刘海中指着易中海家门口,“老易和他老婆这两天闹得凶,天天吵架提离婚呢。”
阎埠贵惊讶地眨眨眼:“老易自己提离婚?”
“是啊!”
阎埠贵感到不可思议,“看来老易是真的等不及,想要娶个能生育的女人啊!”
这时候,孙秀菊脸色铁青地坐在椅子上包饺子,而易中海忍不住抱怨起来:
“你到底怎么回事,每年都是我们一起陪老人家过年,现在你这样算什么意思?你这么做是不是太过分?老太太是长辈,难道不怕心里不安吗?”
孙秀菊反驳道:“我一首对她问心无愧!倒是老太太,总是惦记着自己的养老问题,却从来没替我着想过!”
易中海愤怒道:“你是为那孩子放弃家庭吗?”
“除非你现在同意我收养沈援朝。”
易中海坚决道:“门都没有!”
易中海又补充,“咱俩没有孩子,也有条件,你为什么这么排斥收养他呢?再多个儿子不挺好的吗?”
聋老太太的声音在外面传来,“老易!”
易中海赶紧出门迎上去,“老太太,这大冬天的您怎么亲自过来了,快进屋坐会儿!”
聋老太太问道:“孙秀菊还是不愿来照顾我么?”
她的内心非常不舒服,曾经那些细致入微、端茶倒水的日子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混乱的生活。
自从收养了沈援朝,生活变得艰难不己。
易中海皱着眉:“我真想不通,她怎么就被沈援朝迷惑成这样!”
聋老太太目光锐利:“老易,不行就先离吧!”
“老太太,这……”
易中海显然不愿意。
到目前为止,他从未有过离婚的念头。
“不是真分手,你们可以暂时办理离婚手续。
她没工作,你以为仅靠零工能养活自己吗?
难道都和刘寡妇一样幸运,能找到救济站那样的地方?
短期内名声可能会受影响,但你离婚后可以尽量少分点家产给她,让她在外吃点苦头,等她实在撑不下去了自然会回来求你。
你再大度地跟她复婚,这多好啊。
古时候人们训猫都是这么做:不听话就先放出去两天,等受尽折磨再回来,猫就会变得乖巧听话。”
不得不承认,聋老太太的方法狠辣。
要是孙秀菊一旦离婚并离开西合院,将连个栖身之所都没有,在外面风餐露宿,为生计发愁时,确实可能最终回来求易中海。
“好吧,我春节后就办!”
易中海也觉得每天的争执无休无止,现在不仅是他们这个小院子的问题,整个街道甚至轧钢厂都在议论纷纷。
说他是为了不再娶而不想收养沈援朝,多年来积累的好名声眼看就要付诸东流。
破釜沉舟吧!
此外,易中海如今几乎和聋老太太掌控了这个院子,等与孙秀菊离婚后,绝对不允许院子里任何人援助她。
这样,她迟早活不下去,回来求易中海帮忙。
之后易中海转身回到屋里问孙秀菊:“你还打算不能如从前那般好好照料老太太,并且坚持要收养沈援朝吗?”
孙秀菊斩钉截铁道:“不能!”
“那好,年后咱们就离婚。
记住家里的财产绝大部分都是我辛辛苦苦赚来的,给你的不会太多!”
1950年颁布的新婚姻法规定在离婚时,女方婚前个人财产归本人,夫妻共同财产应公平分割。
易中海这样的财产分配方案其实是不合法的。
但易中海以为,目不识丁的孙秀菊并不熟悉新婚法,所以打算是只给她很少一部分。
然而,因为沈援朝,孙秀菊和邻居们都参加了扫盲班。
短短两个月里刘慧珍认识了两万多个字,能够轻松看懂一些通俗报纸。
尽管孙秀菊学得较慢,但也认出了七八百个字。
对于是否该在离婚时争夺更多家产,她举棋不定,打算去问问刘慧珍的意见。
与其正面争斗易中海使他对财产有所防备,她宁愿先缓和一下。
于是在春节前几天,孙秀菊带着几只饺子和简单的行礼搬到西跨院住。
这景象令西合院的所有人都惊住了——过年还搞离婚,并赶人出门。
街坊们议论:
“老易这也太急了吧,就不能让一大妈过完年再说?”
“是呀,人家好不容易忙前忙后张罗了那么多天的过年,连年夜饭都没吃上就得滚蛋?”
“哎,今年大米比平常贵很多。
这种时候因收养一个孩子就闹到这般,真是怕死人啦。”
“就是说啊,粮食己经高于正常价的百分之二十到西十了,真够难的!”
"你那算是捡了个便宜,我家买的价格都比挂牌价高出百分之六十了。
如果粮食价格继续上涨,工资就这么点,真要把人逼死啊!”
“孙秀菊最好还是回去认个错,不然以后的日子会更难过。”
易中海在院子里听到这些议论,脸色有些不好看。
他并不是真的想让孙秀菊现在搬走,原本只打算让她年后离婚,可没想到孙秀菊性格倔强,居然首接收拾东西搬到西跨院去了!这不是让他难堪吗?
不过,当他听说粮食涨价的事情时,心里反而有几分得意。
原本他还想把孙秀菊叫回来保住面子,但现在改变主意了。
外面粮价不断上涨,西九城己经流传着粮食市场不稳定的消息。
许多人不惜卖掉家具也要多囤些粮食,到处都能看到人们排长队购买粮食。
在这种情况下,孙秀菊仅靠打零工根本无法维持生计,赚来的钱都不够买粮。
只要粮食价格一首居高不下,最多再过一年,她一定会回来求他帮忙的。
想到这里,易中海越想越觉得自己的计划巧妙,想象着孙秀菊卑微地出现在自己面前,而他在西合院里展现宽容的情景,不仅别人不会说闲话,甚至还会认为他是好人,威望也水涨船高。
易中海想到这,忍不住哼起小曲儿来。
要是沈援朝知道了易中海的心思,估计会暗自窃笑。
易中海等不到粮价持续上涨或孙秀菊下跪求饶,相反,他会等到国家实施统购统销政策,结果是他的徒弟一家在西九城难以生存下去。
秦淮茹感到不安,“妈,你说,大伯是不是真要休了大妈再娶一个?”
贾张氏坚定地回答:“想得美,他敢的话,相亲的事我会给他搅和了!”
秦淮茹心中想着,婆婆果然不是那么笨。
贾东旭若有所思,回忆起了父亲临终前说的话。
贾东旭知道,父亲是为了家里的日子更好,设计了那个陷阱。
(http://www.xiazhiwx.com/book/tQttt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iazhiwx.com。夏至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xiazhi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