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也叹息道:“项羽狠辣,此意是想逼迫我们尽快离开秦地,迫不及待地想困死我们于汉中!”
全军上下对项羽的怨恨因此更深,尤其是刘邦,更是怒骂不止。
其中对赵龙的咒骂最为频繁,虽然刘邦认为项羽可恨,但导致他如今困境的罪魁祸首确实是赵龙。
如果不是赵龙忽然离去,使汉军突然断了粮源,也不会引发之后这一系列事件。
“赵龙,你最好找个好地方躲起来,否则若被我捉到,定将你碎尸万段!”
刘邦声嘶力竭地质问道,“你的罪恶罄竹难书啊!”
连日来,刘邦不断承受重压,愤怒之余也几近身心俱疲。
他低吼道,在长期的压力和愤怒之中已无休息的念头,骂了很久才慢慢变得迷糊起来。
“萧大人,下令把这些粮食封存起来吧。”
他说,“有尊严的人不受屈辱所施予的食物!”
“就算是饿死,我也不会动秦人送来的这点粮食。”
……
晚上时分,小憩片刻苏醒过来的刘邦又闻到了饭菜香气。
只见萧何在一旁正煮些饭和野菜。
“大王,您今天还未进食过呢,快吃点东西补充体力。”
萧何再次发出感慨,
饿着的刘邦接过萧何递给他的碗筷,立刻就狼吞虎咽起来。
等他终于吃完后神智稍微清醒一点,便不自觉发问,“不是说营地里没粮食了吗?那这饭菜是怎么回事?”
萧何神色自若地说,“这是秦国那边送过来的粮食。”
刘邦闻言顿时气得把手中之碗倒扣桌面,满面怒意盯着萧何。
萧何并没有提及具体的粮草事情,只长叹了一声:“大王,今日下午得到消息:雍国已归杨氏掌控,杨端为新任将军,杨樛为新晋的大夫。”
刘邦听闻这个令人气急败坏的情况,竟一用力捏碎了手里的碗!
“该死的杨氏!”
刘邦痛心疾首地咒骂道。
“枉为将门世家却背弃信义做尽鸡鸣狗盗之事!”
“竟向叛逆之将投诚?如此鼠目寸光!他们应该追随我共图将来夺取整个关中、开创光辉灿烂的美好前途的,而不是跟着那些必将被我们所击败之人。”
他目光犹如疯狮一般,眼神血红、呼吸异常粗重:“所有人都欺辱寡人,我想拼个你死我活!我要让他们尝到背叛的苦果!”
最后他看着身旁的萧何:“张良决然不能落入秦人之手啊!”
随着自已权势增大,现在已成一国之君的他越发渴求更高的权力地位。
当下的绝境使他决心要不顾一切奋力厮杀一番!
所有人都希望他去死,但他偏要证明给所有人看!他,汉王刘邦,并不是软弱之人。
萧何默默地递上一卷竹简,刘邦看过之后,原本火爆的脾气顿时收敛了许多,惊讶地看着萧何。
“汉中和巴蜀有夷民百万、良田百万顷。”
“最接近的夷人部落在斜峪关西南三十里外,拥有数千人口。
近年来趁着关中大乱不断劫掠,积累了大量粮草,足以供大军前往汉中!”
“我们抵达汉中后,可以招募这些夷民,在一年内便有能力出兵北方,攻打关中。”
萧何沉声说道。
斜峪关连接着关中和汉中的褒斜道北端关隘。
刘邦的瞳孔猛然收缩:“这是真的?”
刘邦此刻的心情犹如陷入绝境,准备孤注一掷,但若是能看到希望,他也不愿与秦军进行一场无谓的决战。
萧何给刘邦带来了这样的希望:与其现在用疲敝的部队去对抗章邯以及虎视眈眈的项羽,汉军根本无力取胜;更重要的应该是保全身家。
“确实如此,褒斜道自古是秦人通往巴蜀的第一条重要通道,沿途有不少受秦国耕作技艺影响的夷民部落,这些部落开垦了大片良田,储存了不少粮食。”
“只要我们离开关中,就无需为粮草发愁。”
“等将来重新北伐时,十万养精蓄锐的汉军,必将一举击溃章邯。”
刘邦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但很快拳头又紧握起来:“那子房怎么办?”
此时的刘邦像个失去糖果的孩子,满是委屈和愤怒。
不过萧何非常了解他的脾性,知道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给他信心与期望!只要有一点希望,他会全力以赴。
毕竟,他们不正是从沛丰邑一步步拼杀至今天的汉王之位吗?
“陛下请放心,秦国人对子房的名号也只是耳闻,他们试图拉拢子房,却未必明白他的实际才能。
就连我们营地也仅有少数几人知晓。”
萧何说道。
“他们按照常理对待一位贤士,定会优待子房。”
“等我们到汉中站稳脚跟,备足了粮草与物资,那时再把子房先生换回来不迟。”
萧何见刘邦有所动摇,继续道:“何况子房一直将您视作知已好友。”
“或许这一趟经历更会使他对秦人心怀怨恨,越发怀念您!一旦子房归来,他会全力辅佐您复兴汉业、抵御秦军。”
刘邦点了点头:“子房为了寡人受苦了。
寡人必当竭尽全力训练兵马,以早日收复关中并报答他的忠诚。”
“子房可是我的手足兄弟!”
即使内心充满压抑和不满,他也只得暂时接受萧何的建议——这并不是时候和项羽摊开来较量。
于是他下定了决心,依照萧何的计划行动。
章平已经返回向赵龙传达信息去了。
那边传来嘲讽:“这群汉兵简直胆小如鼠,我派人上门挑衅他们都没有一人敢出击应战。”
张良听了很不是滋味,虽想替刘邦解释,却又不知该如何说出口。
现实摆在眼前:这次汉军的确退缩了。
“刘邦竟然连攻打的念头都没有吗?”
赵龙颇感意外。
现在的刘邦,势力已经比历史同期强得多,对权力的渴求也越来越浓。
秦军欺上门来,他居然这次忍了?
回想起来,赵龙明白了:当年的刘邦行事鲁莽,为了追求权位;而现在的忍耐同样是出于权势的考虑。
把他赶走的时候,正是刘邦不敢与项羽决斗,才将怒火发泄到我身上——典型的欺软怕硬。
他已经成了汉王,害怕失去现有的地位。
道理谁都懂,可教刘邦却很难让他记住,唯有一次次的实际教训才能令他警醒。
(http://www.xiazhiwx.com/book/pt0tGB.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iazhiwx.com。夏至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xiazhi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