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到底是什么地方?” 卫烽一边用手遮挡着风沙,一边大声问道。夏晨环顾西周,心中也是一片茫然,但他还是强装镇定地说:“先别慌,看看能不能找到有人烟的地方。” 他们艰难地在沙漠中前行,沉重的步伐在沙地上留下深深的脚印,却又很快被风沙掩埋。
在这片荒芜的沙漠中,他们显得无比渺小和孤独。不知道,走了多久,突见远处,一座西域部落的轮廓在风沙中若隐若现,像是他们在绝境中的一丝希望。夏晨望着那模糊的轮廓,干裂的嘴唇微微颤抖,说道:“卫烽,你看那边,好像有个部落,我们去那里看看,应该能找到水和吃的。” 卫烽点点头,虽然略显疲惫,但仍中气十足:“好,不管怎么样,先去那里再说。”
两人相互扶持着,朝着部落的方向缓缓走去。随着距离越来越近,部落的轮廓也越来越清晰。当他们踏入部落时,立刻吸引了居民们的目光。这里的人们穿着具有西域特色的服饰,色彩鲜艳却又带着质朴,与夏晨和卫烽的穿着格格不入。众人投来好奇与警惕的目光,交头接耳地议论着。夏晨和卫烽感受到了这异样的目光,心中有些忐忑。他们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试图融入这个陌生的环境。卫烽轻声对夏晨说:“我们说话做事都小心点,别引起他们的反感。” 夏晨微微颔首表示同意。
他们在部落中缓缓走着,看着错落有致的帐篷,听着人们说着听不懂的语言,心中满是迷茫。突然,一个小孩跑过来,好奇地打量着他们,还伸手摸了摸夏晨破旧的衣角。夏晨勉强挤出一丝微笑,试图和小孩交流,可小孩却被他怪异的模样吓得跑开了。这时,一位老者走了过来,眼神中透着审视。他用西域的语言说了些什么,夏晨和卫烽一脸茫然,根本听不懂。老者见他们没有回应,皱了皱眉头,又比划了几个手势,可两人还是一头雾水。场面一时陷入僵局,周围的人也渐渐围拢过来,指指点点。夏晨和卫烽站在人群中间,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就在气氛紧张之时,人群中走出一位年轻女子,她的眼神中透着聪慧与善良:“大家别这样,他们看起来不像坏人。” 接着,她看向夏晨和卫烽,用不太流利但勉强能听懂的通用语说道:“你...们...好,我...叫...阿...依...古...丽,这里...是...西域...的...一个...部落。你们...从...哪里...来?为...什么...穿成...这样?” 夏晨和卫烽听了她的话,心中涌起一丝希望。夏晨连忙说道:“我们…… 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就...来到这里了,我们...来自...很远的地方,对...这里...一无所知,还请你...帮帮...我们。” 阿依古丽看着他们狼狈的样子,心中有些不忍,思虑了一会,说道:“先...跟我...来吧,给你们...找些...吃的和水。”
夏晨和卫烽感激地跟着阿依古丽来到她的住处。阿依古丽给他们端来食物和水,看着他们狼吞虎咽的样子,阿依古丽问道:“你们...真的...不记得...自己是...怎么来...的吗?这...太奇怪了。” 夏晨和卫烽对视一眼,决定隐瞒穿越的真相,只是含糊地说在路上遭遇了意外,迷失了方向。阿依古丽虽然觉得可疑,但也没有追问下去。
吃饱喝足后,夏晨和卫烽的精神好了许多。他们开始向阿依古丽打听这个地方的情况,阿依古丽告诉他们,这个部落最近灾祸不断,疾病肆虐,牲畜也莫名死亡,大家都人心惶惶。他们询问部落有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吗?阿依古丽,摇摇头,众人相视无语。
就这样,夏晨,卫烽悠在部落悠闲休养的同时,开始有意的熟悉部落的情况。
一日,在外查看地形时,夏晨摸着口袋里半块发硬的馕饼——这是今早吐尔迪大叔偷偷塞给他的,那老人自己儿子还在发着高烧。馕饼的粗砺触感突然让他想起三个月前的武昌城,那位在清军搜查时冒死帮他们藏匿传单的卖粥老妪。
"还记得胭脂巷的刘婆婆吗?"卫烽突然开口,月光在他眸中碎成星光,"她临死前把最后半袋米塞给我们,说'年轻人要吃饱了才能救国'..."他们永远不会忘记,当夜清军焚烧民宅的火光中,老人蜷缩在瓦砾下的佝偻身影。
夏晨攥紧水囊,粗麻绳勒进掌心的痛楚如此真实。两个时空的馈赠在此刻重叠——他们守护的从来不只是某个朝代,而是这些平凡生命里不灭的微光。既然来到这里,就要想办法帮助大家。但他们也明白,在这个陌生的西域部落,一切都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他们必须步步为营,谨慎行事。
为了更好地融入部落,每日黎明前,夏晨就着酥油灯描摹佉卢文,发现某些字符竟与甲骨文的"车""马"字形神相通。卫烽则跟着牧羊少年学唱《十二木卡姆》,在古老旋律中捕捉到类似《诗经》的复沓章法。某夜醉酒的老祭司突然用秦地口音吟唱:"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惊得二人打翻酒碗——这分明是汉乐府《陌上桑》!
他们主动帮助部落居民做事。一天,他们看到几个部落男子正在修理损坏的帐篷,便上前帮忙。然而,他们对帐篷的构造并不熟悉,笨手笨脚的样子引得周围人一阵哄笑。夏晨和卫烽有些尴尬,但并没有放弃。夏晨蹲下身子,手指沿着帐篷支撑杆的纹路,忽然想起大学时参加的户外生存社团。那年暑假在祁连山扎营遇暴雨,队长就是用三角形稳定原理加固帐篷的。"卫烽,帮我找三根等长的木棍。"他边说边用炭笔在沙地上画出几何图形,"这里要形成三角支撑,就像汉墓出土的青铜车马承重结构..."
围观的部落工匠巴图尔突然蹲下,粗糙的手指划过沙地上的几何图案,用生硬的汉语惊叹:"长安城...工匠...这样造大明宫?"他解下腰间镶嵌绿松石的短刀递给夏晨,这是西域匠人认可同行的最高礼节。对他们的态度也有了些许改变。
在与部落居民的接触中,夏晨和卫烽还发现部落里的孩子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于是,他们决定利用自己的知识,教孩子们读书识字。他们用树枝在沙地上写下简单的汉字,教孩子们发音和含义。孩子们一开始觉得这些奇怪的符号很有趣,纷纷围过来学习。阿依古丽看到后,也对他们的行为表示赞赏,并主动帮忙翻译,让孩子们能更好地理解。通过教孩子们读书,夏晨和卫烽与部落居民的关系逐渐拉近,居民们开始觉得这两个外来者虽然穿着怪异,但心地善良,还有着许多新奇的想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夏晨和卫烽在部落里渐渐站稳了脚跟。然而,他们并没有忘记寻找解开穿越之谜和帮助部落摆脱灾祸的方法。一天,夏晨在部落的集市上闲逛,看到一位老者正在售卖一些古老的书籍。他好奇地走过去,拿起一本翻看,发现上面的文字虽然古老,但与汉学中的一些文字有相似之处。他心中一动,意识到这些书籍可能可以解开部落秘密。他向老者询问这些书籍的来历,老者却只是摇头,用不太流利的通用语说这些是祖上传下来的,他也不太清楚。夏晨决定买下这些书籍,带回去研究。
回到住处,夏晨和卫烽仔细研究这些书籍。他们发现书中记载了许多关于西域的历史、文化和传说,其中有一段内容似乎与部落的灾祸有关。泛黄的羊皮卷上用朱砂绘着星图,卫烽突然指着某处:"看这个二十八宿标记,和我之前的那块玉佩很相似!"夏晨的手指突然顿在玉佩插画上——那阴阳鱼纹路竟与夏晨在现代所拥有的玉佩一模一样。两人对视间,帐外忽然传来驼铃声响,卷起的气流让书页自动翻到末章,赫然写着:"双星临世之日,玉佩将引异乡人归途"。夏晨和卫烽联想到阿依古丽所说的关于玉佩的传说,心中更加确定玉佩的重要性。他们决定再次向阿依古丽打听玉佩的详细信息,希望能找到一些新的线索。
阿依古丽告诉他们,传说中玉佩是由上古神灵赐予部落的,玉佩上刻有神秘的符文,蕴含着强大的力量。但多年前,玉佩突然失踪,部落也从此陷入了厄运。夏晨和卫烽听后,陷入了沉思。他们意识到,要找到玉佩,可能需要深入了解部落的历史和文化,从中寻找线索。于是,他们开始更加努力地学习西域的文化,与部落里的老者交流,希望能从中找到关于玉佩的蛛丝马迹。
在这个过程中,夏晨和卫烽也遇到了一些困难。部落里的一些人对他们仍然心存疑虑,认为他们的行为可能会给部落带来更多的麻烦。还有一些人,出于对古老传统的坚守,不愿意将部落的秘密告诉他们。面对这些困难,夏晨和卫烽并没有放弃。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向部落居民证明自己的善意和决心,逐渐赢得了更多人的信任。
一天,夏晨和卫烽在部落外的沙漠中散步,思考着下一步的行动。突然,他们看到远处有一个身影在晃动。走近一看,发现是一个受伤的部落男子。他们急忙将男子扶起,带回部落救治。在救治过程中,男子清醒过来,告诉他们自己在沙漠中被伏击,伤人者似乎是游牧部族的人,但他们没骑马,所以也不能确认!这些人似乎在寻找什么东西。夏晨和卫烽心中一惊,他们猜测事情可能并没有表面上这样简单。
随着对部落事务的深入参与,夏晨和卫烽越发感觉到部落并不像表面上这么简单,其内部早己暗潮汹涌。他们知道,在这个陌生的西域部落,他们不仅要找到回家的路,还要帮助部落摆脱困境,解开穿越的秘密,都需要他们不断地努力和探索,在陌生与试探中,逐渐揭开这个神秘世界的面纱。
(http://www.xiazhiwx.com/book/QlpTpB.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iazhiwx.com。夏至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xiazhi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