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部分僧人来到大殿门外时,孙悟空已经被唐三藏喊了下来,钟声也跟着停了下来。
无视掉唐三藏的絮絮叨叨,孙悟空耳朵微微一动,听见殿外杂乱的脚步声,他当即一咧嘴,猛地一下从殿内跃出。
“雷公!”
一名僧人惊呼出声,声音中带着难以置信的震撼,仿佛见到了世间最不可思议的景象。
这一声呼喊如同火种,迅速点燃了周围僧人的惊恐之情,他们纷纷后退,有的跌坐在地,有的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祈求佛祖庇佑。
“雷公爷来了!”
这一消息如同野火燎原,迅速在僧众间传开,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惊惧与敬畏。
“嘿嘿嘿,谁是雷公。”
孙悟空的目光扫过众人,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那是一种超脱于凡尘之上的淡然与不羁。
僧侣们看到孙悟空的笑容,顿时或惊或惧,如同惊弓之鸟般,脚步踉跄,四散逃去。
就在这纷乱之际,一声浑厚而威严的“祖师来了!”如同惊雷划破长空,瞬间凝固了所有逃遁的身影。
众人的心跳仿佛在这一刻同频共振,不约而同地停下了脚步,转而投去敬畏与期待交织的目光。
随着话音落下,远处的小径上,一位形容枯槁、满面皱纹的老和尚缓缓步入眼帘。
他身披锦绒袈裟,步伐虽显蹒跚,但在两名年轻僧人的小心搀扶下,每一步都显得异常坚定。
他们穿过曲折的回廊,直奔大殿而来。
“何人敢在此胡闹,搅扰我佛门清净之地,成何体统!”
老和尚的声音不高,却如同晨钟暮鼓,振聋发聩,直击人心。
那话语中蕴含的不仅是责备,更有对佛门秩序的捍卫与不容侵犯的尊严。
孙悟空闻言,嘴角挂着一抹不羁的笑,目光如炬,直勾勾看向老和尚和他身旁的那两名年轻僧人,眼中闪烁着挑战与好奇的光芒。
他轻轻一跃,便立于众人之前,双手抱胸,悠然自得地说:“是俺老孙敲的,怎样?”
然而,话音未落,一旁的唐三藏已迅速上前,双手轻轻搭在孙悟空的肩上,轻轻一拉,将他护至自已身后。
“悟空,不得无礼。此乃佛门重地,我等应心存敬畏。”
说罢,唐三藏快步来到老和尚的身前,微微行礼:“见过长老。”
“那是个什么东西呀?”
老和尚可能是才看清孙悟空的模样,惊呼声脱口而出,身躯不由自主地往后轻颤。
唐三藏见状连忙以手势拦住老和尚话头,眼神中满是对老和尚的安抚。
“长老。”他轻声细语,声音虽低却清晰地传入老和尚的耳中。
“他性情直率,急躁易怒,若闻‘什么东西’之语,恐会心生不悦,惹出不必要的风波。”
老和尚闻言,脸色瞬间变得复杂起来,既有对未知的敬畏,也有对可能遭遇不测的恐惧。
他迅速咽了口唾沫,喉咙里发出细微的声响,仿佛是在努力将那份惊慌咽回肚中。
随后,他极为小心地压低声音,几乎是用气声问道:“那……”
唐三藏见状,嘴角不经意间勾起一抹温和的笑意,对老和尚的谨慎表示理解,随即以一种既自豪又略带歉意的口吻介绍道。
“他是我的徒弟孙悟空,乃是自东胜神洲花果山水帘洞跳脱而出的灵猴,因机缘巧合,习得通天彻地之能,更兼一身傲骨,不羁于世。”
“如今扰了宝刹清净,罪过,罪过。”
说到最后,唐三藏缓缓抬起双手,指尖轻触,掌心相合,微微躬身。
闻言,老和尚的眼中逐渐浮现出几分释然与敬佩,认真打量了一下唐三藏后,询问道:“那,不知法师仙乡何处呀?”
唐三藏闻言,嘴角勾勒出一抹温和而坚定的微笑,那笑容里藏着对未知旅途的无畏,对佛法真谛的渴求,以及对众生苦难的深切同情。
他轻轻启唇,声音清亮而有力,宛如天籁之音,回荡在众人的耳中。
“弟子玄奘乃是从东土大唐而来,差往西天雷音拜佛求经的,路过宝刹,但求借宿一晚。”
老和尚听后,脸上不禁露出了几分动容之色,他轻轻点头,眼中满是对唐三藏此行壮举的赞叹与敬佩。
他知道,眼前的这位年轻法师,不仅有着超凡脱俗的毅力与决心,更怀揣着一颗悲天悯人的佛心。
于是,他双手合十,以佛门最高礼节回应道:“阿弥陀佛,失迎失迎,法师慈悲为怀,实乃我佛门之幸,苍生之福。”
“请法师放心,本寺虽小,却也愿尽绵薄之力,为法师及诸位高徒提供歇息之所,愿法师此行一路顺风,早日取得真经,普度众生。”
唐三藏嘴角轻轻勾勒出一抹温煦的微笑,“还未请教长老法号,真是失礼之至。”
他的声音温润如玉,在空气中轻轻回荡,带着几分谦逊与敬意。
此刻,老和尚并未直接回应,而是微微垂下眼帘,仿佛沉浸在岁月的长河之中,又似是对这突如其来的询问有所沉吟。
这时,一旁搀扶着他的年轻僧人见状,连忙上前一步。
“此乃本院院主,金池长老,德高望重,慈悲为怀。”
金池长老闻言,缓缓睁开双眸,轻轻侧过身:“请至后房用斋吧。”
唐三藏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喜色,随即再次双手合十,微微躬身行礼,动作之中既有对食物的感激,也有对金池长老盛情款待的深深谢意。
“善哉善哉,长老慈悲,贫僧感激不尽。”
待金池长老在两位徒弟的细心搀扶下,缓缓朝后房行去。
唐三藏目送他们离去的背影,随即转身,目光落在还站在大殿门口的孙悟空身上。
“悟空,”他轻声唤道,“走吧,金池长老请咱们到后房用餐,想必那里的斋饭定别有一番风味。”
言罢,他轻轻招了招手,示意孙悟空跟上。
孙悟空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不过他也并未多言,当即身形一闪,便已跃至唐三藏身侧,两人并肩而行,向着后房走去。
唐三藏缓缓步入禅房,室内檀香袅袅,佛音缭绕。
几乎是在他坐定的同时,一名身着素衣、面容清秀的小和尚悄无声息地步入房间。
其双手稳稳地托着一个精致的托盘,上面摆放着两盏晶莹剔透的茶盅。
茶盅上绘着细腻的莲花图案,宛如晨曦中初绽的荷瓣,清丽脱俗。
小和尚恭敬地将托盘放至唐三藏面前,动作轻柔,生怕惊扰了这份宁静。
唐三藏轻轻抬手,接过茶盅,目光不由自主地在这精美的器具上流连。
阳光透过窗棂,洒在茶盅上,折射出柔和而温润的光泽,他轻声赞叹:“好器具,好器具。”
言罢,他缓缓掀开茶盖,一股淡雅而清新的茶香瞬间弥漫开来,与禅房内的檀香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首美妙的感官交响曲。
茶汤清澈透亮,几片翠绿的茶叶悠然漂浮其上,宛如碧波中的一叶扁舟,又似绿海中漂浮的岛屿,引人遐想。
唐三藏凝视片刻,眼中闪过一抹惊喜之色,再次赞叹道:“真是美食美器,此茶此器,相得益彰,让人心旷神怡,仿佛能洗净心灵的尘埃。”
坐在唐三藏对面的金池长老,闻言微微一笑,脸上浮现出谦逊之色,微微低头。
“高僧谬赞了,不过是些粗鄙之物,难入高僧法眼。”
“不过,贫僧心中确有一事好奇,高僧自东土大唐这一上方大国而来,必定见多识广,不知可曾携带什么稀世珍宝,让贫僧这等山野之人也能有幸一睹其风采?”
(http://www.xiazhiwx.com/book/JBQxJB.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iazhiwx.com。夏至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xiazhiwx.com